当前位置: 淮安区人民政府 走进淮安区 人文历史
施耐庵
时间:2025-02-10   来源:

20140624203220573.jpg

    施耐庵(1296—1370),名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杭州人氏,或称原籍苏州,后迁居淮安。或称原籍淮安,居于杭州,后归淮安故里。其身世,明初淮安人,其邻居王道生为其作墓志,其中应正了后者之说,即弃官归淮回籍。其云:“公讳子安,字耐庵,元末赐进士出身。官钱塘二载,以不合当道权贵,弃官归里,闭门著述,追溯旧闻,郁郁不得志,赉恨以终,公之事略,余虽不得详,可以缕述;公之面目,余不得亲见,仅想望其颜色。死之年七十有五,而余尚垂髫。及长,得识其门人罗贯中于闽,同寓逆旅,夜间燃烛畅谈先生轶事,有可歌可泣者,不禁相与慨然。先生之著作,有《志余》、《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江湖豪客传》(《水浒传》)。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所得力于弟子罗贯中者为尤多。呜呼!英雄生乱世,或可为用武之秋,志士生乱世,则虽有清河之识,亦不得不赉志以终,此其所以为千古幽人逸士聚一堂而痛哭流涕者也。先生家淮安,与余墙一间,惜余生太晚,未亲教益,每引为恨事。去岁,其后人述元先生,移柩南去,与余流连四日。问其家世,讳不肯道,问其志,又唏嘘叹惋,问其祖,与罗贯中所述略同。呜呼!国家多事,志士不能展所负,以鹰犬奴隶待之,将遁世名高。何况无乱大作,小人当道之时,先生之身世可谓不幸矣!而先生虽遭困顿,而不肯卑躬屈节,启口以求一荐达。遂闭门著书,以延岁月,先生之志可谓纯洁矣……”正因王道生和施耐庵亲近的关系和遗存残缺的墓志,我们如今才能得以知晓施耐庵的身世。
    淮安大香渠巷6号中的房产,是元末之时施耐庵的父亲施元德(一说养父)在旧城西门内土地祠后所购置的院落,施耐庵在这里创作了《水浒传》。今址大香渠巷为淮安旧城中的历史街区之一,其中明清时期民居建筑众多,6号的施耐庵故居是一所拥有典型淮安建筑风格的传统院落,宅门西置。今存青砖、小瓦、抬梁结构硬山式建筑十余间,因长期有居民住户,不断得到修缮和保护,至今保存完好。此处又称“施耐庵著书处”,是淮安继《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故居之外,又一处研究明清小说的场所,也是见证着施耐庵在淮安成长、发展以及创作《水浒传》的珍贵历史实物史料,文化价值相当丰富。施耐庵去世后,葬于淮安。数十年后,自称其孙的施文昱(述元)将祖坟迁至自称其曾祖施元德曾流寓之所,海陵县白驹场十八里的施家桥(今属盐城大丰,墓位于兴化新垛镇施家桥,当时属于同一地区)。
    关于施耐庵的生平记载极少,不少记载还有过多矛盾,目前最为准确的记载应为其墓志,施耐庵为元末进士,曾经于杭州为官二年,因不满官场黑暗而弃官回乡,在淮安著书立说。据传,张士诚起义造反之时,其入张士诚幕下,并与张士诚交往甚密。但因张士诚贪图享受,大失所望,愤然离去,漫游山东、河南等地。后归淮隐居,直至去世。相传淮安市施河乡施姓便为其后。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一直在淮安与恩师学习,探讨文学创作,并照顾恩师直至去世。明洪武三年(1370),施耐庵在淮安逝世,在料理完恩师的后事之后,罗贯中带着未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和其师施耐庵《江湖侠客传》书稿,离开了客居二十余年的淮安大香渠巷,首先借道汤阴县凭吊完岳飞之后,返回北方隐居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