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第四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颁奖典礼在我区举行。共有七部作品获奖,分别是叶舟的《凉州十八拍》、东西的《回响》、王跃文的《家山》、关仁山的《白洋淀上》、庞贝的《乌江引》等五部全国性作品,以及韩青辰的《中国少年》和季玉的《源乡》两部淮安题材或淮安籍作家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承恩长篇小说奖评委会主任吴义勤,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吴承恩长篇小说奖组委会主任施战军,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郑焱,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晓琴,《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陈涛,《人民文学》杂志社事业发展部主任康有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李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范更生,区领导胡启新、关晓卫、祁素娟、陈祖敏、朱赤等出席活动。
颁奖典礼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十番锣鼓:到春来》中拉开帷幕,全体人员共同观看宣传片《“吴中生有” 横空出世——淮安区“吴奖”及文化文艺巡礼》和评委介绍短片。
吴义勤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和吴承恩长篇小说奖评委会,对各位获奖作家表示热烈祝贺,对淮安市委市政府、淮安区委区政府多年来对文学事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吴承恩长篇小说奖是对当代长篇小说成就的一种检阅,该奖的评价对象、定位标准独特,评奖程序严谨科学,公信力、权威性很强,首评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艺术水平,为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贡献。本次获奖作家都是中国当代文坛风头正劲、年富力强的优秀作家,体现了当代作家在思想艺术探索上的最新收获,代表了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较高水平。希望吴承恩长篇小说奖继续坚持自己的特色和定位,不断探索完善自己的评奖传统、评奖生态、评奖文化,行稳致远,努力办成一个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影响深远的长篇小说大奖,助力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繁荣兴盛,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施战军说,第四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的评选体现的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和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遵循和落实。从初选到终评,评委会、组委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把又一届全国水平、吴奖特色的获奖作品推送给了广大读者,交由人民阅卷。期待吴承恩长篇小说奖与淮安在深厚文化底蕴上的现代文明发展融为一体,为文化强国建设增光添彩。
郑焱说,省作协全力支持吴承恩长篇小说奖的设立和举办,吴承恩长篇小说奖要进一步发挥好引导创作的重要功能,评选出真正能够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好作品。通过吴承恩长篇小说奖一届又一届的传承与坚守,激励广大作家进一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中汲取灵感,推出更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长篇文学佳作。
李森代表中共淮安市委、市委宣传部对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淮安文学创作的中作协、省作协以及《人民文学》杂志社、省文艺家评论协会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影响力,与淮安丰厚的文化底蕴、共同的文化期待、质朴的文学情怀三个方面是分不开的。选择以吴承恩命名小说奖,打造一个富有淮安辨识度和风格气质的文学奖项,就是希望吴奖推选出来的作品,能像《西游记》一样屹立在文学的高峰,把淮安打造成文学高地。吴奖饱含着一份期待,期待淮安作家从这里出发,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期待更多的作家和淮安结缘,将淮安的历史人文用文字推向全国、走向世界。希望全市文学创作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新的起点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文学作品,让文学创作始终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步。
颁奖典礼上,分批次揭晓获奖作品并进行颁奖。获奖作家现场向我区赠送获奖图书。
吴承恩长篇小说奖由我区于2016年设立并主办,《人民文学》杂志社和江苏省作家协会为学术支持单位。截至目前,该奖已成功举办4届,评选出具有影响力的海内外优秀长篇小说20部,以及淮安籍本土获奖作品7部,共27部具有较高思想艺术价值的获奖作品。吴承恩长篇小说奖以其首创性、权威性、前瞻性,成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知名文学大奖,被江苏省文联表彰为优秀创新项目奖。(记者:仲卫卫 严曼曼 孙 军 段军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