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施河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创新构建融合执法模式,通过网格化管理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果延伸至全镇28个网格,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施河镇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民情熟”的优势,与专业执法队伍形成互补。据陆河居委会网格员杨倩介绍,现在通过“吹哨”机制,执法响应速度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这种“预防为主、快速处置”的工作模式,成功将多数违法行为化解在萌芽状态。该镇创新“代表监督说事、综合执法解题”工作机制,聘请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担任行风政风监督员。集镇管理负责人施月亮表示:“我们坚持刚柔并济,对乱堆乱放等行为采取‘提醒警告+限期整改+依法处罚’的阶梯式执法方式,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通过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实现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借助“263污染防治管理”等数字化平台,整合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信息,充分发挥乡镇前端发现和多部门联合执法的优势,有效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群众的管理难题。
施河镇已建成覆盖重点区域和交通路口的智能监控网络,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管。通过视频取证、轨迹追踪等技术手段,大幅提升了执法办案的精准度和效率。通过融合执法模式的深入实施,不仅实现了基层治理无死角、全覆盖,更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施河特色的综合行政执法新路径,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