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的漕运镇,蜿蜒于运河西堤的三南线宛如玉带。这条串联9个特色村居的“最美农村路”,正成为漕运镇乡村振兴的活力纽带,将散落的“珍珠”串成璀璨的“项链”,描绘出一幅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优美图景。
漕运镇地处白马湖与大运河之间,水网密布、生态优越,却曾因村居分散、交通串联不足,难以形成发展合力。省级“美丽农村路”三南线紧邻京杭大运河的景观廊道,连接里运河风光带、百亩荷塘、南一园等景点,不仅实现了“10~20分钟经济圈”的交通便利,更把沿途的自然景观、文化遗址、产业基地串珠成链,激活了沿线村居的发展潜力。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小李庄村,一幢幢白墙黛瓦的“小洋房”错落有致,村头的文体活动中心、民歌大舞台与健身游园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精神家园。
据村负责人介绍,为盘活集体资产,村里计划依托便捷的交通优势,将闲置农房打造成精品民宿集群,将几十亩闲置土地打造成露营基地,将村里的鱼塘打造成休闲垂钓场所。届时,推门见湖、开窗见绿的诗意生活将成为都市人“微度假”的首选。
林集社区留存了林集人民公社旧址、林集地下交通站遗址等红色地标。这些历史遗存不仅见证了革命岁月的峥嵘历程,更构成了独特的红色文化基因库。该社区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引擎,着力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研学体系,通过讲座、沙龙等形式开展实境红色教育研学活动,将历史遗迹转化为实境课堂,让红色基因在文旅融合中焕发新的活力。
沿“最美农村路”铺展的“珍珠链”上,颗颗特色明珠交相辉映,串起“农文旅商”深度融合的立体生态圈。在林南村,江苏省书法家协会邵希平工作室的书法研学、亲子临摹等活动让传统文化浸润乡村;距城区仅15分钟车程的新庄村,拥有占地200亩的生态农庄,正规划打造共享小菜园、农耕研学基地、生态垂钓湾、田园主题餐厅等多元休闲业态;双沟村的有机大米、中太村的大闸蟹、新河头的水八仙等特色农产品,通过“民宿+电商”“研学+体验”拓宽销售渠道,吸纳周边村民就业,实现“家门口致富”。
如今的漕运镇,路网通达如织、风光如画成卷、产业蓬勃兴旺、乡风清润和美。这条串珠成链的“最美农村路”,勾勒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