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下街道螺蛳街村积极开展“援法议事”工作,加快本村法治社区建设步伐,持续提升该村崇法善治水平。曾获评全省第三批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获“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
构建“党建+”工作机制,资源共享联动发力 。螺蛳街村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以网格服务为依托,在各小区建立援法议事工作站。针对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工作站成立由楼道党小组、网格党员、党员示范户、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队、法律顾问组成的“援法议事服务队”,并建立四个“管理机制”。一是巡查走访机制。服务队通过上门普法,搜集民生问题,搭建与群众连心桥;二是信息交流机制。服务队对社区民生问题实行周研判、月分析,并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各抒己见,画好与群众的“同心圆”;三是服务协调机制。村居法律顾问上门开展法律服务,答疑解惑;四是问题处置机制。将前期发现的隐患问题通过援法议事商议出更科学的解决方案,力争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问题在一线解决”。
吹响“小螺号”集结号,汇聚议事新生力量。建立“援法议事”e家,创新“小螺号+微网格”援法议事平台。由村各网格长任总号长,网格员任号长,微网格联络员任号手,广泛搜集网格内的,开展“小螺号”援法议事活动,打造“温馨驿站”新业态就业人员活动共享空间,探索以志愿服务换取“锋行”积分办法,并在温馨驿站开展积分兑换活动,鼓励动员新就业群体担任治理网格员、信息报送员、需求代办员、民意传递员,推动新就业群体发挥自身职业优势,成为参与援法议事的新生力量。全年化解矛盾纠纷85件,解决群众就业、就学、就医等急难愁盼问题153件,有力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打造“凉亭议事”品牌,善听民心巧解民忧。充分利用各小区群众茶余饭后拉家常的凉亭,打造“法治亭”和“议事亭”,通过名言警句、漫画故事、典型案例的展示,让群众逐步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引导居民知法守法学法用法,学会运用法治思维自主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将社区管理中遇到的“急愁难盼”小切口问题,通过共商共议,形成收集议题—评审分析—凉亭议事—支部研究—推进解决—闭环跟踪的“六步”援法议事规则。打造“有话大家说、有忙大家帮、有事大家议”的自治阵地。近年来,螺蛳街村通过“凉亭议事”共收集有关民生实事的议题528件,其中已解决519件,群众满意度达98%,通过“凉亭议事”实现了网格环境更优美、邻里更和谐、群众更平安的议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