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淮安市淮安区河下街道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聚焦社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百姓关注的民生实事,深入开展“两进两办”活动。机关党员进入挂钩网格,村居党员进入小区和家庭,在基层本级化解矛盾和问题,打造更有温度和韧性的基层网格,确保将主题教育成果更多惠及民众,不断增强河下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挂钩下沉听民声。街道和村居两个层面党员进入民众一线,化“脑力”为“脚力”,听取事关群众衣食住行的呼声。细化“挂钩领导—机关网格员—专职网格员”三级村居网格划分,党员干部和机关党员全部下沉挂钩网格,进社区、进小区发现和解决问题,做到社区问题“心里有数”,重点解决停车难、充电乱、环境脏等问题131项;村居党员干部进小区、进家庭,深入了解社区群众服务需求,做到群众矛盾“因果门清”,开展走访427人次,重点进行矛盾调解和小区管理224项服务工作,不断完善街道为民、便民、安民功能,满足人民各项高品质生活需求。
广泛收集纳民策。坚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就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为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街道围绕高质量发展、党的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古镇复兴、行政效能提升、城市管理经营等7个方面组织广大群众建言献策,为街道发展提供民间智慧。结合“两进”活动,村居书记走访辖区内每个居民小区5户以上,党员干部走访网格内20户以上,动员社会普通党员走访周边群众10户,汇聚多方力量推动河下街道更好更快发展。通过走访、座谈、幸福河下APP、码上议等方式,累计收集意见建议168条,主要涉及物业管理、社会医疗保障、关爱老弱病残群体等方面,推动建言献策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基层治理效能。
凝心聚力办实事。街道系统梳理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弱项,统筹考量关乎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一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困难群众社会保障、河下古镇文旅发展、小微经济培育壮大、公益事业暖心行动、市政设施升级改造等六大专项行动,梳理大大小小民生实事清单171项。街道党工委推行“小事快办、大事急办、特事特办”工作机制,系统性优化街道服务供给,一是根据人口结构和村居实际,建设河下古镇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老年服务站、卫生服务站,打造便民生活圈;二是加强水、电、照明等基础设施修理维护,建设电动车集中停放和充电场所并做好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三是运用数字化手段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链接周边生活性服务业资源,搭建河下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厘清各类元素底数,提升街道监测评估和实时响应能力。(李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