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淮安区人民政府 新闻中心 街镇动态
河下街道:创新“三个三”工作法  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
时间:2023-11-29   来源:河下街道

近年来,淮安区河下街道积极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居民需求和治理需要,探索建立“全方位排查收集、小分队主动化解、多形式协商调处”的矛调工作新机制,形成“上下一体化、内部一盘棋、外部多路径”的治理新体系,通过资源协动、人员协作、品牌协商,全力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

“三个平台”协动互促,主动作为一体化

上级交办,有呼必应。淮安区河下街道以“市社会治理一体化智能平台”为依托,将12345热线、阳光信访、苏解纷等纳入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构建统一指挥、集中调度、分级负责、上下联动、跟踪反馈的处置机制,让基层工作人员从“多头报表”“多头检查”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服务居民和干事创业中。创新载体,民意直达。“幸福河下”掌上客户端面向群众开放,“法律服务”“就业服务”等板块方便群众咨询个性化事项,“民情直通车”板块便于群众即时反映身边问题,实现社区服务“零距离”、社区管理“全覆盖”、居民诉求“全响应”。整合窗口,闭环运行。全面整合多部门资源,建成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配齐“五室十员”,形成“受、导、访、调、仲、诉、援、评、督”的闭环工作模式,真正实现“一站式联合接待、一揽子调处纠纷、一条龙服务群众”。

“三支队伍”协作聚力,迎难调处一盘棋

“矛调+精网微格”,关口前移。网格员实行“三活四清五必报”工作方法,重点关注网格内特殊人群动态,由被动接收矛盾转变为主动采集纠纷,服务群众迎难而上,矛盾化解靠前一步。“矛调+法律护航”,及时响应。由法律顾问、198名法律明白人,42名人民调解员,26名普法志愿者组成的“河协法律护航团”,一个微格一专员,深入小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将矛调“大事”分解为网格“小事”。“矛调+联动执法”,提升质效。针对小区难题化解、安全隐患整治等,实行联合执法,环保与安全同步检查,小区服务与城市管理一体推进,削减多头执法频次60%以上,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三个品牌”协商提质,矛盾化解多路径

螺蛳街村“凉亭议事”,听民心解民忧。充分利用小区群众茶余饭后拉家常的凉亭,形成收集议题—评审分析—凉亭议事—支部研究—推进解决—闭环跟踪的“六步”议事规则,化解矛盾82件。穿运村“援法议事团”,当裁判守正义。由村党总支书记、法律顾问、专兼职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村民代表等12人组成,形成“定—诉—评—议”援法议事“四步法”,调处纠纷61件。紫藤树村“家事调解室”,化矛盾促和谐。形成“普法预防--榜样德治--入户调解--后期回访”的家事调解机制,小纠纷不过夜,大纠纷早处理,使36个家庭重修和睦,真正实现“家事”解决不出“家门”的目标。

今年以来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65件,调解成功率达96.8%,淮安区河下街道始终坚持“协动互促、协作聚力、协商提质”,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河下模式,以“河协”促和谐,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贡献新时代河下力量,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中彰显新时期河下魅力。(张瑜、张国鑫、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