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淮安区人民政府 新闻中心 街镇动态
淮城街道下关村传承仁义文化 多元温暖共治
时间:2022-08-15   来源:淮城街道办

午后的淮城街道下关村村史学习广场,热闹的锣鼓声阵阵响起,由居民大妈组成的金龙、火龙两支舞龙队伍正热火朝天地排练着。

传统舞龙表演参与者多为男性,下关村的这支舞龙队却全部由“大妈”组成。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在力量与技术的协调中,通过刚柔相济的表演,展现出独具魅力的风采。下关大妈舞龙队通过传播传统民俗,发挥了团结居民、引领风气的积极作用,不仅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也为“仁义下关”文化建设出了一份力。

“下关大妈舞龙队一共有28名成员,平均年龄60岁,最大的74岁。” 区广场舞协会会长、下关大妈舞龙队负责人张玉梅介绍。成立舞龙队后,村里有大型活动她们都积极主动参加,平常自娱自乐。

下关村位于城区东侧,是一个有着2500多年厚重历史的文化村居。历史上为解决淮河、运河水位的落差问题,保护漕船安全,在下关村建立了“仁、义”两座坝,漕船从这两座坝入淮,所以下关又被称为“仁义下关”。近年来,下关村创新打造“仁义下关”特色主题文化社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倡导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多元温暖共治让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高。下关从一个文化断代、上访不断的问题村,成为一个文化崛起、群众幸福的和美村。

在下关村下辖的香溢花城小区,一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巡逻队在几十栋居民楼之间来回穿梭,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2021年以来,下关村强化党建引领、温暖治理,与公安机关携手合作,建立建强“社区义工、网格员、退役军人、见义勇为人员、爱心服务队、社区协管员”六员一体的“淮上义士”队伍,排查安全隐患,调解矛盾纠纷,守护小区平安,确保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下关退役军人巡逻队是由下关村20多名退役军人自发成立的组织,平时主要的任务是利用休息时间在小区内开展治安巡逻,帮助小区内居民解决问题。” 下关村党总支副书记刘昆介绍。

2013年,下关村因为城市建设需要,所属地段民房全部拆迁,以前的大街小巷变成了高楼大厦。为帮助村民留住乡愁、留住传承,下关村建设了现代化的“村史馆”——下关历史文化陈列馆。展馆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由下关溯源、仁人志士、近代风貌、下关书画馆四个主题构成,展示了古老下关的人文风俗以及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故事和沧桑巨变。

“通过历史上的仁义故事和现实中的先进事迹,能更好地引导下关居民学习下关的仁义精神。” 下关村社区干部李晓童说。

近年来,下关村以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为目标,始终坚持发展为民,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每年为60周岁以上的老人报销医疗保险费用,为80周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在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和敬老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儿童关爱之家、居民健身广场、国旗广场等服务和活动阵地,为居民解决各类生产、生活问题。

下关村以“仁义下关”主题文化社区为主阵地,按照“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要求,有效整合社区内的组织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服务者、辖区单位、物业公司和业主群众等各类群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使社会治理由“一元”向“多元”转变,初步形成“组织联建、事务联商、社区联治、服务联动”的格局,奏响共建共治共享协奏曲。

下关的每个人、每个团体从各自行业的角度出发,尽己所能为下关的建设付出劳动。创作下关文化作品,王爱兵众筹编撰《下关史话》;集体创作楹联作为楼道文化展示;张万松创作9米多长的盛世下关图,画出了下关历史的繁华盛景;诗人赵庆生创作了1741字的《下关赋》长文;成立下关历史文化研究会,建设下关村史展示馆……

“下关村将主动作为,从外部环境改造、文化元素展示、党建品牌深化、社区治理提质等四个方面着手,全面提升主题文化社区建设水平,将‘仁义德馨’社会主义新下关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 村党总支书记蔡峦说。(融媒体记者 王晓冲 张宁 周华翔 丁子煜 张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