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淮安区人社局紧紧围绕中央、省、市乡土人才发展要求,深入践行“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在乡土人才选拔培养、平台搭建、职称评价等方面创新发力,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作用,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激活“三带”引擎,释放乡土人才引领力。
乡土人才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自2017年江苏省启动实施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以来,该区人社局主动配合区委人才办深度挖掘扎根在基层、活跃在民间的“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引领带头作用。在今年省第三批乡土人才“三带”培养对象遴选中,严龙明、翟士斌成功入选“三带”名人,陈殿平、卢攀峰、王健入选“三带”能手。据统计,全区累计共有6人入选“三带”名人、8人入选“三带”能手、12人入选“三带”新秀。
二、搭建载体平台,构筑乡土人才集聚区。
该局严格按照省厅乡土人才载体平台建设要求,主动指导符合条件的个人工作室建设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示范工作室。截至目前,徐玉兄、潘宇、严龙明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获评省级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万士俊领办的乡土人才工作室获评省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通过载体平台,为全区培养了多名能工巧匠、经营能人、生产能手,在技能传承创新、成果运用推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完善职称评价制度,激发乡土人才创新力。
该局认真对照《江苏省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有序开展初、中、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职称评价工作,有效打通乡土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截至目前,全区共有中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105人,此举有力激发了乡土人才创新活力,提升了其成就感、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感。
下一步,该局将持续深化乡土人才培育机制,继续深度挖掘全区优质稻米、螃蟹、芡实等特色农业产业和刺绣、农民画等特色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乡土人才,在人才“育、用、留”下大功夫、狠功夫,让更多乡土人才“破土飘香”,为推进乡村振兴、农业致富、县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