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响应效能,淮安区应急管理局统筹推进全区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修订工作。截至10月底,全区16个镇(街道)全部高质量完成预案修订,为快速、科学应对灾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夯实了制度根基。
精准优化关键环节,让预案“好用管用”。此次预案修订工作紧扣淮安区自然灾害风险特点,聚焦组织指挥体系、预警响应机制、人员转移安置、物资保障调配、灾后救助恢复等核心环节“靶向发力”。通过明确各级职责清单、细化操作流程、补充场景化处置要点,对应急预案进行补充修订,确保提升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确保灾害发生时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镇街部署深耕实际,让预案“更接地气”。各镇(街道)组建工作专班,严格按照区级统一部署,结合辖区地形地貌、人口分布等实际情况开展调研论证,并广泛征求意见。通过“上级指导+基层实践”双向发力,既保证预案符合规范要求,又充分贴合基层实际,推动全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完善,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再升级。
贯通村社三级联动,让防护“无缝衔接”。工作专班下沉村(社区)一线,与基层干部面对面座谈指导,推动村级预案与镇街预案纵向衔接、横向联动。通过“一村一策”细化村级应急举措,构建起“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应急救助体系,确保灾情发生时指令畅通、处置高效,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失。
下一步,淮安区应急管理局将开展预案备案评估、组织实战化应急演练和业务培训,推动预案从“纸上”落到“地上”,持续拧紧防灾减灾救灾“责任链”,让应急预案真正成为群众的“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