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淮安区人民政府 新闻中心 部门动态
区司法局:四维发力织密全民反诈“防护网”
时间:2025-08-11   来源:区司法局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严重威胁群众财产安全,信息相对闭塞、防范意识较弱的老年群体和青少年群体尤易成为目标。近期,区司法局联合区公安分局、区卫健委等部门,整合资源、创新形式,将反诈宣传触角延伸至城乡各个角落,精心编织一张融合“科技助力”“精准入户”“知识下沉”“趣味互动”的“反诈防护网”。

科技赋能,点亮城市“警示灯”

行走在我区街头巷尾、小区广场、村镇集市,一块块醒目的LED大屏化身24小时在岗的“数字反诈宣传员”。在城区核心道口、住宅小区出入口、大型广场、医院就诊大厅、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村居党群服务中心等人流密集区域,近百个LED大屏成为宣传主阵地。屏幕滚动播放精心制作的反诈情景短剧、警示标语及本地真实案例剖析,以生动画面、震撼音效形成强烈视听冲击,实现“抬头即见、入眼入心”。这些闪烁的屏幕如同城市脉搏中的“警示灯”,利用市民等红灯、散步、排队、办事的碎片化时间传递反诈信息,无声构筑起科技赋能的“第一道防线”。

精准入户,筑牢反诈“金钟罩”

针对信息接收渠道有限、易受骗的老年群体,我区启动“敲门行动”。千余名“法律明白人”、网格员、普法志愿者迅速集结,化身“反诈宣传轻骑兵”,走街串巷入户宣传。他们携带定制资料,用朴实方言,“面对面、心贴心”讲解“冒充公检法”、“虚假投资理财”、“保健品诈骗”等常见骗局的识别要点。入户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建立信任、答疑解惑的双向沟通。工作人员现场指导老人设置手机骚扰拦截、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记录其担忧和疑似诈骗信息,一句句“以后接到这种电话,先挂掉,联系我们”的叮嘱,让反诈意识化作日常关怀,在千家万户筑起有温度的“金钟罩”。

知识下沉,打造村居“充电站”

区司法局联合村居法律顾问,在村部会议室、农家书屋乃至大树纳凉点开设“家门口的反诈法治小课堂”。律师深入浅出剖析诈骗话术陷阱,并延伸讲解防范非法集资、遗嘱订立、家庭矛盾化解等与老年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提升课堂实用性。漕运、施河、范集等司法所打造“法律集市”,于集市人流高峰时段设立普法摊位,发放通俗易懂的《反诈宝典》手册2000余份。工作人员化身“套路解析师”,现场拆解“AI换脸诈骗”等新型骗局,让“赶集”变“学法”。普法志愿者还走进暑期托管班,通过互动游戏和知识竞答,向孩子传递“不轻信网络游戏交易”等防诈知识,并鼓励其担任“小小宣传员”,带动家庭参与,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区”的辐射效应。

寓教于乐,掀起广场“学法潮”

反诈宣传亦可新颖有趣。区司法局紧抓热点,让普法搭上“顺风车”。8月2日苏超联赛淮安队主场赛事期间,司法局将普法阵地前移至赛事“第二现场”——淮安区万达广场。精心布置的“法治盲盒抽抽抽”和“法律知识大闯关”专区人气爆棚,吸引众多市民踊跃参与。抽取盲盒的惊喜、答题闯关的紧张、答对后的欢呼、答错后的解惑,现场气氛热烈,笑声掌声不断。群众在欢乐互动中,轻松掌握了反诈知识及防范赌博等法律常识,发出“原来看球赛还可能遇到‘赌球’诈骗陷阱”的感叹,真正实现了“有意思、有收获、有热度”,让学法成为新时尚。

“全民反诈 你我同行”行动,通过科技点亮警示灯、入户筑牢金钟罩、村居开设充电站、广场掀起学法潮的多元举措,正全力构筑“人人识诈、人人防诈、人人反诈”的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