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境内的大运河是南水北调主要输水河段之一,北起河下街道公园村,南至平桥镇十洞村,全长约29.73千米,肩负防洪、输水、航运、水源供给及文旅发展等多重任务。为保障大运河水安全,近年来,淮安区水利局多措并举筑牢大运河水安全屏障。
淮安区聚焦水环境治理与功能优化,持续加大投入,先后实施了投资50万元的黄码大桥南侧环境整治工程、投资900万元的水源地生态修复项目、投资2.5亿元的苏北灌溉总渠堤防加固工程、投资2亿元的运西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通过清淤疏浚、生态护岸、植被修复等措施,从源头改善水体质量与沿线环境。同时,将工程建设与大运河“百里画廊”“绿色航运”等战略深度融合,同步推进堤防加固、航道升级、景观绿化等配套工程,既强化防洪排涝、输水航运等核心功能,又实现河道生态与沿岸人居环境双重提升。
淮安区严格落实水利部全国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要求,针对大运河沿线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彻底清除岸线历史遗留的违规违法码头、货场等设施,从根源上消除影响水生态的隐患。2023年至今,高效完成省水利厅4处卫片监测点位整改任务,妥善解决审计部门在大运河专项审计调查中交办的2处问题,切实筑牢大运河水安全防线。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生态保护离不开完善的管护机制。淮安区水利局建立由40人组成的专业管护队伍,将大运河日常管理与遗产保护深度融合。管护人员定期巡查输水沿线涵闸、泵站等水工建筑物上下游,做好保洁工作,精准落实引排水管理措施,提前清除易造成污染的物品,通过常态化、精细化巡查管护,全方位维护大运河良好的水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