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安区应急局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电焊等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违法行为,通过严格执法、集中曝光、源头治理,有效规范了特种作业秩序,保障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利剑出鞘,执法成效显著。电焊作业涉及高温、明火、易燃易爆环境,操作不当极易引发火灾、爆炸等重特大事故,淮安区应急管理局深刻认识到无证电焊作业的严重危害性,将此类违法行为列为年度安全生产执法检查重点。今年初,该局部署开展整合执法力量,将无证电焊作业检查纳入日常执法和各类专项检查必查项,运用“互联网+执法”等手段提高精准性。采取“四不两直”、明查暗访、联合执法、受理举报等多种方式,对全区涉及电焊作业的工贸企业、建筑工地、维修场所等进行精准化打击,累计查处无证电焊案件4起,处罚金额5.4万元。
以案释法,强化警示震慑。为充分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作用,该局将近期查处的3起无证电焊作业典型违法案例在“海棠安全”微信公众号、区政府网站等媒体上予以集中曝光。处罚对象均为涉事企业,清晰传递“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信号。此次集中曝光典型案例,不仅是展示执法成果,更是通过“典型案例明路径+错题修复促提升”的闭环设计,降低企业合规试错成本,形成“预防-警示-纠偏”良性循环的营商环境优化新模式。
双管齐下,筑牢安全根基。一方面强化源头管控, 加大《安全生产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宣贯力度,积极引导和协助企业组织员工参加正规的特种作业培训考核,严把特种作业人员入口关,提高持证上岗率,建立完善持证人员台账,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畅通举报渠道,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举报热线和社会监督作用,本次曝光的案例中,有两起来源于群众举报,鼓励企业员工和群众举报身边的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更是最大的民生。淮安区将持续保持安全生产监管高压态势,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严格的执法,持续深化专项整治,压实各方责任,针对风险高、危害大的无证电焊作业等违法行为,露头就打、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