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安区应急管理局紧紧围绕“防风险 保安全 护稳定 促发展”的工作主线,以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评估复盘为抓手,创新打造“全链条协同、多维度赋能”的安全治理新模式,推动区域本质安全水平提质增效。
双维联动,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局党委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落实,明确由区安委办牵头抓总,成立“1+3+N”工作专班(即:1名局分管领导牵头,区安委办、涉事行业主管部门、属地镇街3方派员协同,N名专家参与服务),对各单位、行业、层级进行统筹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考虑到事故评估和复盘两项工作业务范畴、流程步骤有交叉特性,在准备阶段即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工作模式,将评估和复盘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工作专班人员以双重身份开展工作,通过线下召开专题“协同日”,线上利用微信、QQ群同步开展工作,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实现二者无缝协作,全链条式地对事故进行深度剖析,为破除“同类型事故反复发生”的怪圈现象提供靶向方案。
三力聚焦,变“毫无头绪”为“协同增效”。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新要求,做好事故调查处置“后半篇文章”,淮安区应急管理局立足实际在抓落实上求实效。一是在创新方法上提效力。自主探索创新实施了“查、阅、访、警、编”五步工作法(即“实地勘查、资料调阅、电话回访、事故警示、报告制编”),将评估复盘流程细化为具体任务,从源头构建标准化操作规范。二是在闭环管理上压实力。坚持“3+X”责任回溯管理机制(即“企业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X名员工岗位责任”),对监管失职单位视情形移交纪委监委介入;对整改不力的企业,在项目审批、信用评价中实行“一票否决”,确保责任链条无缝衔接、整改措施刚性落实。三是在效能考核上激活力。试点建立工作专班考核评价机制,由区安委办对工作专班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管理,特别是注重用好专家服务,先后分别从专业能力、职业操守”双维度制定《专家履职自评表》和《专家服务承诺书》等量化指标,建立“周调度、月评估、季通报”管理模式,推动专家资源从“能用”向“好用”“管用”升级。
四措并举,变“星星之火”为“燎原之势”。为破解事故评估复盘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重报告轻过程、整改形式虚化、成果推广脱节”等问题,淮安区应急管理局始终坚持“以复盘促整改、以评估提效能”的基本原则,持续推动工作成果向治理效能转化。一是开门邀约同参与。2月28日在全区安全生产大会上首次邀请了近年发生事故的企业负责人及安全员“沉浸式”列席旁听,通报全区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并现场赠送信用修复手册“大礼包”、开展政策解读,推动企业从 “事故教训承受者”转化为“安全治理参与者”。二是靶向预警防风险。在日常监管中将一些具有复制、推广意义的事故评估复盘的工作建议,线下通过对可能存在同类事故风险隐患的企业进行“点穴式”走访提醒,面对面开具“安全处方”;线上通过“安全生产在线”平台、行业工作群实时推送事故案例、防控要点,打好安全生产“预防针”。三是场景宣教提质效。探索建立现场“执法微课堂”,将评估复盘成果运用纳入年度执法计划,一线执法人员结合被执法企业的生产实际,现场将同类事故隐患的防范措施建议向企业负责人及安全员进行宣教,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现场教学30余场次,覆盖企业40余家。四是多元复盘促共治。针对事故复盘发现的共性问题,指导涉事企业通过召开内部警示会、隐患图片展、全员大讨论等形式深化整改成效;择优挑选一些典型事故隐患防范措施在“海棠安全”微信公众号专栏连载,供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家们参考学习,实现企业和政府“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下一步,淮安区应急管理局将持续以事故评估复盘为牵引,深化“多链协同”机制效能,探索构建“机制创新+科技赋能+文化浸润”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切实将“事故教训”转化为全民安全素养提升的助推器,为淮安区“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跨越发展”贡献应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