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市委八届六次会议、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工作要求,立足人民法院司法职能,服务保障展示“象征意义”窗口的责任使命,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区法院结合工作实际,在全市率先出台司法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六条保障措施。《措施》围绕4个方面16条举措,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立足职能、高效审判,切实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依法保护企业家自主经营权,严厉打击破坏企业正常经营管理秩序的各类刑事犯罪。防范化解重大领域风险,营造安定有序的市场环境。妥善审理涉民商事纠纷,推进涉企案件简案快审,类案专审,降低解决商业纠纷的成本。充分发挥破产救治功能,坚持精准识别、分类施策,依法保护有挽救价值的企业。健全“立审执破”一体化工作机制,及时“腾笼换鸟”,盘活市场资源。
强化联动、善意执行,助力营造诚信法治的营商环境。倡导诚信经营社会风尚,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曝光力度,依法打击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树牢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最大限度减少对涉案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高效兑现企业胜诉权益,常态化开展保企稳企惠企专项执行行动,切实把“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健全“黑白名单”和信用修复惩戒激励机制,为失信主体畅通信用修复渠道。
聚焦产业、能动司法,全面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服务。服务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以工业经济和文化旅游为支撑”的发展战略,为重特大项目和旅游产业提供及时全面细致的司法服务。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引导企业积极预防和规避经营风险。强化司法服务保障水平,发挥司法裁判价值导向功能,引导全院干警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嵌入最为契合的司法服务。满足企业多元诉讼服务,打造“一窗通办、一站全办、跨域联办”的一体化诉讼服务模式。
围绕民生、践行宗旨,积极助推社会治理体系升级。精心办好惠民实事,持续擦亮“根治欠薪”“道易赔”“春雨家园”等项目品牌。深度参与诉源治理,助推全区形成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诉源治理新格局。加强人民法庭建设,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主线,积极参与乡村产业保护、公共空间治理、村规民约完善等行动。提升普法宣传成效,深化“春风化雨·法润民心”双线普法活动,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区法院将围绕中心工作,做实各项举措,以能动司法展现人民法院的担当作为,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安区新实践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